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數據,2007年出生的美國人平均壽命將達到77.9歲。而僅在一個世紀前,人類的壽命還只有49.2歲,技術進步已經明顯改變了人類的老化過程。而根據德國馬克斯·普朗克研究院人口統(tǒng)計研究所生物學家安妮特·鮑迪斯克的研究,醫(yī)學技術進步卻增加了人類對老化后果的體驗,因為以前能活到更高齡的人數很少,死于老年的人口比例比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社會要低很多。
凈水、疫苗、更好的生活條件,不僅極大降低了嬰幼兒和青少年死亡率,也延長了人類壽命。鮑迪斯克說,老化僅僅是個年齡增加的過程,所有的動植物都會長大成熟,而人類和其它生物如燕鷗之間的zui大區(qū)別就是,不斷成熟的過程對不同物種的死亡風險所造成的影響不同。
鮑迪斯克在發(fā)表于2月14日《生態(tài)與進化趨勢》上的研究論文中稱,他們建立了數學模型,繪制了多種動物的死亡風險曲線,發(fā)現(xiàn)各有各的*形狀,甚至不同的人群之間也有不同的死亡風險曲線。
總的來看,人類死亡風險曲線有點像個不對稱的U型:嬰兒時期死亡風險相對較高,青春期和青年期下降,此后隨著年齡再次增加;某些動物如淡水水螅,整個生命中死亡風險保持不變;而燕鷗的死亡風險卻隨年齡增加而明顯降低,這好像是違反直覺的:一只更老的燕鷗似乎比一只年輕的燕鷗死亡的可能性更低。
“我的29歲的燕鷗還能生育,"尼斯比特說。這只迄今存活壽命zui長的燕鷗產下了zui健康的后代,也確實比其它更年輕的燕鷗更容易生存。
對于細胞為何以及如何衰老、死亡,目前有兩種主流解釋。
一種認為,所有的細胞染色體都有一個端粒,年輕細胞的端粒很長,但在不斷復制的過程中會逐漸變短,當端粒太短時,細胞就會死亡,正像制作影印時裁下的邊緣,如果一頁印本裁下了太多單詞,就會無法閱讀。而對于燕鷗來說,其細胞端粒相比同樣大小的其它動物而言變短速度要慢得多,而且燕鷗的端粒酶能對切短的端粒進行補充。大部分動物在出生后不久,端粒酶就失去功能,但燕鷗的端粒酶在整個生命期間都能保持活性。每個物種的端粒損失率都不同,科學家目前仍在對各種動植物進行探索,以找出影響端粒長度的因素。
© 2025 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30958號-14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